《沒引力的恆星》
《沒引力的恆星》
華在電話中說他被一種破壞一切的孤獨感所突襲,就像南亞海嘯般橫掃所有可以碰見的目標般把他可以站穩的所有立足點全數沖走。從基隆到新加坡,所有的活生生的東西全部沖掉。
華一向不是說這種話的人。
他是一個有著相對我這個普通人來說相當豐盛的人生的人。所有公開考試成績好不用說,在中大經濟系以驚人的成績畢業,課外活動亦相當了得,人緣非常好,朋友也交了不少。他總把生活平衡得好像奧運平衡木選手一般好。學校留他在學校讀碩士,但在讀了一個月後,卻閃電式離開香港,進了美國的一流大學。現在他在父親的公司工作積累經驗,待雙親退休後便正式接手公司。
感情方面也沒話說,華有一個一起差不多十年的女朋友欣,在各方面都無可批評的女人,剛認識她時還只能說她非常可愛(說實話,我們三人還是一起認識的,不過他們像磁石的兩極般『索』一聲吸在一起。這當然是好事。) ,但相貌在十八歲左右便由可愛變得非常漂亮,突然得像老式電影院的爆谷機般嘩啦嘩啦的一下子全爆出爆谷來。她是你在街上遇到一定會定睛呆看,而在街上卻永遠遇不到的類型。
所以當我聽到他在電話中這樣說時,我便從凌晨二時的深層睡眠中醒來,到樓下去等他。到樓下時,華的銀灰色Audi已經停在路邊,華則坐小公園上的長椅上。那是一個香港這種都市才有的細小公園,三兩株樹木聊備一格的挨在一起,再加上三四張長木椅,就叫公園了。不過這兒的風倒柔和,月亮倒看得清,加上一拐彎便有便利店所以買酒很便利,倒是一個談話的好地方。
華穿了一件深紫色的毛衣,卡其色長褲恰如其分的包裹著華相當修長的腿。華和大多數真正的富家子弟一樣,穿著得簡約而講究,恤衫衣領伸出毛衣衣領的部份的配合、衣料的選擇也是一樣的很嚴格。但在昏黃的路燈下深紫色毛衣好像令華格外憂鬱起來。
華已經買了一打的嘉士伯在喝,我坐在他身邊拿起一罐打開灌進口裡。我們在無言的時光平滑流過下一路交換著言語不能說出的情感交流,只有喝酒聲和打開拉蓋聲音的深深沉默。不知過了多久,先說話的是華。
“我常常覺得愛情有很多不同的種類,我和欣的感情就好像父母呀、每天的生活呀、工作呀、食飯呀這類事情一樣,就像人生的主旋律或是一些無論如何都會發生的宿命性事情。我肯定我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做什麼事,我和欣都會相遇而相愛的。”
“這個當然,你們也很好。不是嗎?”
“是的,很好。我們一起非常舒服,就像十二月早上的溫暖陽光一般。”
“說出來吧。”
“唔,我兩星期前遇到她,便完全陷入了一種激烈的情緒中。我很喜歡她,而且我覺得,唔怎麼說呢。對她的感情,就像煙火或夜空的流星一般的一閃而過的感情,我知道如過(果)我不用盡全力去捉緊它,它一定會悄悄消失。就像在街上走路時偶然聽到的不知哪裡傳來的旋律一般。”
“是在那兒認識的?”
“在父母結婚二十周年紀念宴會中。其實嚴格來說我不是第一次見她,你記得我在很久以前和你說過,我媽媽在和爸爸結婚前其實有個女兒,但她沒有跟媽媽一起來和我們生活,而是和她爸爸離開了。”
“我記得,面形像蘋果的女孩。當時你說你後母是個巫婆,拿著這個蘋果來毒害你爸嘛。應該是小學三年......還是四年級的事吧。”
“是三年級聖誕派對後我們在玩校園前的氹氹轉時說的吧。對,就是那個女孩。老實說,不見面還真認不出來。除了面形還是一樣外,其他完全不同了。”
華一路續續說這個叫芬的女孩。因為她父親在華爸媽結婚後便把她帶返大陸居住,不久還失去聯絡,所以連她母親也很久未見過她。以至當她突然出現在宴會中時,華父母都相當驚喜。對他們來說,大概芬是他們心中一個相當大的遺憾。在像太陽這巨大身影中的太陽黑子般的陰影。從地球這麼遠看當然是一小點。但如果從近處看,相信會是連水星也裝得進的暗黑地帶吧。聽說芬的父親年輕時是畫畫的。二十歲時好像是在上海畫畫藝術畫還有點名氣。後來在七十年代初便和他十六歲的妻子來了香港。所以芬的媽媽其實很想芬和自己同住,但卻被芬爸早一步接走了,那時芬才一歲多。
華把最後一罐酒拿起搖一搖後喝下。我則在靜看公園遠方深夜多層工廠中的燈光,凌晨四點還有人在工廠工作嗎?
“那這兩星期究竟發生什麼事呢?” 我問。
“你有沒有試過和一個人在一起時,感到和她好像本是同一個人一樣,就像一個人被分成兩半,然後你們各自過各人的生活。然後突然有一天,你們重遇了。就像兩棵彗星從同一次大爆炸中誕生,各自依據各自的軌道上行進,然後有一天你們相遇了一樣。”華一面用手指描畫著工廠和住宅夾縫中的天空,一面述說著他和芬初次約會的情景。
華的爸媽希望華帶芬四處走走,於是華和芬常常四處去遊玩。華也和大多數香港人對香港特色的認知一樣,和芬到山頂。去過山頂後到一間小小的飯店吃飯。什麼樣的話題芬也能好好回應,就只是不談過去。於是電影呀、音樂呀不知不覺話題談到了小說。
“你喜歡什麼類型的小說?” 楚問。
“也沒什麼喜歡的類型,小說家倒喜歡一兩個。”
“我最喜歡昆德拉的小說了,還有卡夫卡,博爾赫斯也很喜歡。”
“是嗎。博爾赫斯沒怎麼看,太單純思考性了。昆德拉我也很喜歡,你有看《玩笑》嗎?”
“唔,那部小說充滿一種人生的無力感。呂德維克看來不論怎樣努力,最好也得不到任何效果似的。就連復仇也變成玩笑一般,真可憐。”
“人生最不幸的情況是不論做甚麼也得不到效果,好和壞的效果也沒有,就像被命運之神特殊一對一看管似的,一步也走不了噢。”
“這大概是人生的‘非如此不可’吧,十分沉重的人生。”
“不過也有當中的幸運兒吧,你怎麼樣看未來都會很不錯。雖然可以說你的人生大概由雙親安排。但它就像是一條大直路似的,怎樣看都很完滿。”
“如果是雙親安排的人生我沒有什麼所謂,但我覺得好像不單是學業、事業。甚至是愛情也好像是被安排似的。一切也來得太合理、太自然了。我覺得不是人生被安排,而是命運被安排。的確是只有一條路,但卻是像哈雷彗星一般只有重複一途的軌道。你明白我說什麼嗎?”
芬再沒有說什麼,平靜的吃著製作精緻的甜品。華喝著紅酒,看著面前這個蘋果面的可以叫作妹妹的女孩,一種異常的感情沒來由的從心湖底流了出來。華說到這時,我打斷了他。
“你對女孩的防禦力一向很強,我真的不明白你為何會喜歡她。”
“是的,我同意。一向也有些女孩喜歡我。但芬是不同的。她對我來說不是新而是舊的。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跟她一起,就算我知道這樣作會把所有我擁有的全破壞掉也不計較。你明白嗎?”
“說實話,我不明白。欣不好嗎?你還有什麼欠缺?”
“我和欣其實只是因為慣性而繼續著,在像月球因運動慣性留在地球身邊一樣。你知道嗎?月球永遠只向著地球一面,月球背面的巨大陰影是地球所看不見的,我和欣有些東西不能了解,已經到極限了。”
“我相信這是你個人的極限。”
“我不知道怎麼說,但愛情就是這樣的。”
“愛情本不是這樣的,是你這種人把愛情弄成這樣。”
我和他就這樣不歡而散;回家,想睡但睡不著。我承認我喜歡欣,非常喜歡。對華所說的話並不是本著公義而是因為深刻的嫉妒。我不是不能理解華所說的話,而是知道華的選擇會令欣受到決定性傷害。我在上格床上靜看後山樹林的景色,細想自己這種充滿欠缺的人生,背負二十多萬的教育借款,當不喜歡的工作,不停加班。睡薄床褥不然上床會碰到天花。最近一次做愛要數到一年前。但我依舊戀戀著生的喜悅,維護著那屬於自己細小黑暗像冥王星般的人生。每個月一號看銀行戶口屬於自己那幾千元還是感到相當的快樂。華在想什麼呢?老實說我快不能了解了。我和華好像各自走上自己的路而慢慢錯開了。我們因為不快樂的童年而走在一起,一起細說各自繼母的不是,我們的親生父母都是在七十年代的活力中結合在一起,而在八十年代中的末世繁華中分開。而我和華都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因為單純的互相失去興趣而分開,他們四人各自背叛自己的青春而獨獨剩下我們。
而現在到華了,他自覺發現了和他能激烈相撞的彗星,而把本來屬於他的每天的公轉自轉掉開了。到整個銀河的星星都自由自在的互相飛翔,在激烈的碰撞中發出超新星爆發般的最後光輝。那時候除了剩下黑洞般的深深空寂外,還剩下什麼呢?
太陽又如常慢慢升起,雀鳥唱起清脆的歌來。柴灣東邊吹著自遙遠的太平洋彼岸送來的風。這種因徹夜未眠而來的精神爽利實在很久未有過了。我下樓跑了會兒跑,買了三份腸粉和白粥給家人作早餐,然後往上水上班。
華沒有再打給我。我也找不到欣。聖誕、新年、情人節、農曆新年一路也沒有通電話。我去過欣家,發覺欣已經搬走了。欣搬走好像告訴我華已經決定了一些事情,回不了頭了。我也忙著自己的生活,自到三月的一個微雨的下午,我在旺角的一間舊書店,看到一個蘋果臉形的女孩。手上拿著一本昆德拉的《笑忘書》,慢慢的從我身邊側身而過。在流星一樣一閃而過的眼神交流後,我不禁呆呆的注視她。—直看她的身影完全沒入樓梯的轉角處。
華在電話中說他被一種破壞一切的孤獨感所突襲,就像南亞海嘯般橫掃所有可以碰見的目標般把他可以站穩的所有立足點全數沖走。從基隆到新加坡,所有的活生生的東西全部沖掉。
華一向不是說這種話的人。
他是一個有著相對我這個普通人來說相當豐盛的人生的人。所有公開考試成績好不用說,在中大經濟系以驚人的成績畢業,課外活動亦相當了得,人緣非常好,朋友也交了不少。他總把生活平衡得好像奧運平衡木選手一般好。學校留他在學校讀碩士,但在讀了一個月後,卻閃電式離開香港,進了美國的一流大學。現在他在父親的公司工作積累經驗,待雙親退休後便正式接手公司。
感情方面也沒話說,華有一個一起差不多十年的女朋友欣,在各方面都無可批評的女人,剛認識她時還只能說她非常可愛(說實話,我們三人還是一起認識的,不過他們像磁石的兩極般『索』一聲吸在一起。這當然是好事。) ,但相貌在十八歲左右便由可愛變得非常漂亮,突然得像老式電影院的爆谷機般嘩啦嘩啦的一下子全爆出爆谷來。她是你在街上遇到一定會定睛呆看,而在街上卻永遠遇不到的類型。
所以當我聽到他在電話中這樣說時,我便從凌晨二時的深層睡眠中醒來,到樓下去等他。到樓下時,華的銀灰色Audi已經停在路邊,華則坐小公園上的長椅上。那是一個香港這種都市才有的細小公園,三兩株樹木聊備一格的挨在一起,再加上三四張長木椅,就叫公園了。不過這兒的風倒柔和,月亮倒看得清,加上一拐彎便有便利店所以買酒很便利,倒是一個談話的好地方。
華穿了一件深紫色的毛衣,卡其色長褲恰如其分的包裹著華相當修長的腿。華和大多數真正的富家子弟一樣,穿著得簡約而講究,恤衫衣領伸出毛衣衣領的部份的配合、衣料的選擇也是一樣的很嚴格。但在昏黃的路燈下深紫色毛衣好像令華格外憂鬱起來。
華已經買了一打的嘉士伯在喝,我坐在他身邊拿起一罐打開灌進口裡。我們在無言的時光平滑流過下一路交換著言語不能說出的情感交流,只有喝酒聲和打開拉蓋聲音的深深沉默。不知過了多久,先說話的是華。
“我常常覺得愛情有很多不同的種類,我和欣的感情就好像父母呀、每天的生活呀、工作呀、食飯呀這類事情一樣,就像人生的主旋律或是一些無論如何都會發生的宿命性事情。我肯定我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做什麼事,我和欣都會相遇而相愛的。”
“這個當然,你們也很好。不是嗎?”
“是的,很好。我們一起非常舒服,就像十二月早上的溫暖陽光一般。”
“說出來吧。”
“唔,我兩星期前遇到她,便完全陷入了一種激烈的情緒中。我很喜歡她,而且我覺得,唔怎麼說呢。對她的感情,就像煙火或夜空的流星一般的一閃而過的感情,我知道如過(果)我不用盡全力去捉緊它,它一定會悄悄消失。就像在街上走路時偶然聽到的不知哪裡傳來的旋律一般。”
“是在那兒認識的?”
“在父母結婚二十周年紀念宴會中。其實嚴格來說我不是第一次見她,你記得我在很久以前和你說過,我媽媽在和爸爸結婚前其實有個女兒,但她沒有跟媽媽一起來和我們生活,而是和她爸爸離開了。”
“我記得,面形像蘋果的女孩。當時你說你後母是個巫婆,拿著這個蘋果來毒害你爸嘛。應該是小學三年......還是四年級的事吧。”
“是三年級聖誕派對後我們在玩校園前的氹氹轉時說的吧。對,就是那個女孩。老實說,不見面還真認不出來。除了面形還是一樣外,其他完全不同了。”
華一路續續說這個叫芬的女孩。因為她父親在華爸媽結婚後便把她帶返大陸居住,不久還失去聯絡,所以連她母親也很久未見過她。以至當她突然出現在宴會中時,華父母都相當驚喜。對他們來說,大概芬是他們心中一個相當大的遺憾。在像太陽這巨大身影中的太陽黑子般的陰影。從地球這麼遠看當然是一小點。但如果從近處看,相信會是連水星也裝得進的暗黑地帶吧。聽說芬的父親年輕時是畫畫的。二十歲時好像是在上海畫畫藝術畫還有點名氣。後來在七十年代初便和他十六歲的妻子來了香港。所以芬的媽媽其實很想芬和自己同住,但卻被芬爸早一步接走了,那時芬才一歲多。
華把最後一罐酒拿起搖一搖後喝下。我則在靜看公園遠方深夜多層工廠中的燈光,凌晨四點還有人在工廠工作嗎?
“那這兩星期究竟發生什麼事呢?” 我問。
“你有沒有試過和一個人在一起時,感到和她好像本是同一個人一樣,就像一個人被分成兩半,然後你們各自過各人的生活。然後突然有一天,你們重遇了。就像兩棵彗星從同一次大爆炸中誕生,各自依據各自的軌道上行進,然後有一天你們相遇了一樣。”華一面用手指描畫著工廠和住宅夾縫中的天空,一面述說著他和芬初次約會的情景。
華的爸媽希望華帶芬四處走走,於是華和芬常常四處去遊玩。華也和大多數香港人對香港特色的認知一樣,和芬到山頂。去過山頂後到一間小小的飯店吃飯。什麼樣的話題芬也能好好回應,就只是不談過去。於是電影呀、音樂呀不知不覺話題談到了小說。
“你喜歡什麼類型的小說?” 楚問。
“也沒什麼喜歡的類型,小說家倒喜歡一兩個。”
“我最喜歡昆德拉的小說了,還有卡夫卡,博爾赫斯也很喜歡。”
“是嗎。博爾赫斯沒怎麼看,太單純思考性了。昆德拉我也很喜歡,你有看《玩笑》嗎?”
“唔,那部小說充滿一種人生的無力感。呂德維克看來不論怎樣努力,最好也得不到任何效果似的。就連復仇也變成玩笑一般,真可憐。”
“人生最不幸的情況是不論做甚麼也得不到效果,好和壞的效果也沒有,就像被命運之神特殊一對一看管似的,一步也走不了噢。”
“這大概是人生的‘非如此不可’吧,十分沉重的人生。”
“不過也有當中的幸運兒吧,你怎麼樣看未來都會很不錯。雖然可以說你的人生大概由雙親安排。但它就像是一條大直路似的,怎樣看都很完滿。”
“如果是雙親安排的人生我沒有什麼所謂,但我覺得好像不單是學業、事業。甚至是愛情也好像是被安排似的。一切也來得太合理、太自然了。我覺得不是人生被安排,而是命運被安排。的確是只有一條路,但卻是像哈雷彗星一般只有重複一途的軌道。你明白我說什麼嗎?”
芬再沒有說什麼,平靜的吃著製作精緻的甜品。華喝著紅酒,看著面前這個蘋果面的可以叫作妹妹的女孩,一種異常的感情沒來由的從心湖底流了出來。華說到這時,我打斷了他。
“你對女孩的防禦力一向很強,我真的不明白你為何會喜歡她。”
“是的,我同意。一向也有些女孩喜歡我。但芬是不同的。她對我來說不是新而是舊的。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跟她一起,就算我知道這樣作會把所有我擁有的全破壞掉也不計較。你明白嗎?”
“說實話,我不明白。欣不好嗎?你還有什麼欠缺?”
“我和欣其實只是因為慣性而繼續著,在像月球因運動慣性留在地球身邊一樣。你知道嗎?月球永遠只向著地球一面,月球背面的巨大陰影是地球所看不見的,我和欣有些東西不能了解,已經到極限了。”
“我相信這是你個人的極限。”
“我不知道怎麼說,但愛情就是這樣的。”
“愛情本不是這樣的,是你這種人把愛情弄成這樣。”
我和他就這樣不歡而散;回家,想睡但睡不著。我承認我喜歡欣,非常喜歡。對華所說的話並不是本著公義而是因為深刻的嫉妒。我不是不能理解華所說的話,而是知道華的選擇會令欣受到決定性傷害。我在上格床上靜看後山樹林的景色,細想自己這種充滿欠缺的人生,背負二十多萬的教育借款,當不喜歡的工作,不停加班。睡薄床褥不然上床會碰到天花。最近一次做愛要數到一年前。但我依舊戀戀著生的喜悅,維護著那屬於自己細小黑暗像冥王星般的人生。每個月一號看銀行戶口屬於自己那幾千元還是感到相當的快樂。華在想什麼呢?老實說我快不能了解了。我和華好像各自走上自己的路而慢慢錯開了。我們因為不快樂的童年而走在一起,一起細說各自繼母的不是,我們的親生父母都是在七十年代的活力中結合在一起,而在八十年代中的末世繁華中分開。而我和華都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因為單純的互相失去興趣而分開,他們四人各自背叛自己的青春而獨獨剩下我們。
而現在到華了,他自覺發現了和他能激烈相撞的彗星,而把本來屬於他的每天的公轉自轉掉開了。到整個銀河的星星都自由自在的互相飛翔,在激烈的碰撞中發出超新星爆發般的最後光輝。那時候除了剩下黑洞般的深深空寂外,還剩下什麼呢?
太陽又如常慢慢升起,雀鳥唱起清脆的歌來。柴灣東邊吹著自遙遠的太平洋彼岸送來的風。這種因徹夜未眠而來的精神爽利實在很久未有過了。我下樓跑了會兒跑,買了三份腸粉和白粥給家人作早餐,然後往上水上班。
華沒有再打給我。我也找不到欣。聖誕、新年、情人節、農曆新年一路也沒有通電話。我去過欣家,發覺欣已經搬走了。欣搬走好像告訴我華已經決定了一些事情,回不了頭了。我也忙著自己的生活,自到三月的一個微雨的下午,我在旺角的一間舊書店,看到一個蘋果臉形的女孩。手上拿著一本昆德拉的《笑忘書》,慢慢的從我身邊側身而過。在流星一樣一閃而過的眼神交流後,我不禁呆呆的注視她。—直看她的身影完全沒入樓梯的轉角處。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